北粮农业网 >> 龙拐竹

北京推广沼液滴灌技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美国榆

2022-09-15

北京:推广沼液滴灌技术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制的沼液滴灌技术,在京郊5个农业园区成功推广后,近日北京市农业局计划再在京郊10个农业园区推广,面积将达到1万余亩,京郊大中型沼气站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将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宝存说,这项沼液滴灌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沿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阻控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解决了有机蔬菜追肥难题,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防止了因沼液随意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该技术先后在京郊5个农业园区(大兴留民营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延庆小丰营蔬菜专业合作社、密云县农业新技术展示基地、密云康顺达农业有限公司、朝阳蟹岛生态农业园)推广,特别是在有机蔬菜基地推广面积累计达2000余亩,亩增收2650元,取得了******的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并于2010年获得了北京市农业推广奖“三等奖”。

承担该项目的李吉进博士介绍,北京市2009年大中型沼气站处理农业废弃物达到190万吨,按照每吨投入料产出0.3吨的沼渣和1.1吨的沼液比例计算,北京市2009年伴随沼气发酵所产生的沼渣量为57万吨、而沼液的产出量更大,每年为209万吨。由于对沼渣、沼液利用较少,大部分被随意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新的重要来源。

沼液含有较丰富的养分,通过滴灌系统回归农业体系也是目前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方向,但大规模的应用目前还鲜有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沼液过滤技术不过关。由于沼气发酵残留物还含有部分粘稠状的沼渣,渣液往往混在一起,常规过滤器很容易堵塞而且不易清洗,因此给大规模的施用带来较大困难。北京市设施农业已达26万亩 ,其中有3万亩具备滴灌设施条件,但目前真正应用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存在滴灌易堵塞难题。

李吉进说,针对这一难题,所里组织攻关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采用工程过滤与过滤器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将沼液与沼渣分离,并试图通过相关技术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重复反冲洗等手段以防治堵塞,从而解决沼液滴灌易堵塞难题,为科学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沼液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技术铺垫。应用本技术后,沼气工程排放的大量沼液可经处理后通过灌溉施肥应用到蔬菜种植中,不但可以减轻因沼液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有机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编后

秸秆不再燃烧,与粪便混合发酵,制成沼气,变成清洁燃料。北京市2009年大中型沼气站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达到190万吨,可谓一大绿色环保之举。但离绿色北京的要求还有差距。因为,沼气发酵所产生的沼渣量为57万吨、沼液量为209万吨。沼渣、沼液,怎么办?直接用作农业肥料,不行。有农民试过,结果把青苗“烧死了”。沼渣、沼液,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科学处理方法和科学利用手段,无疑又会带来二次污染。沼气站还有什么意义?在北京延庆县,有一座大型养鸡场,300万只鸡每天产生的200多吨粪变成沼气,每年能发电1000多万千瓦时。可喜可贺。但是,存放在露天的偌大一池的沼渣、沼液,怎么办?如果不能科学处理利用,沼气发电能维持多久?养鸡场能开多久?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发的沼液滴灌技术,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可贵之处,在于实际急需,在于技术用得上,管用。若推广开来,养鸡场的沼气发电,京郊的沼气站,放心地干吧,人们不必担心二次污染了。他们的做法,给人以启示:科技创新,要形成一个链条,或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搞沼气研发的,不一定又去研发沼渣、沼液处理技术。但是,又必须同步重视“下游”的处理,不能“按下葫芦起了瓢”,一项技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生出一个新的问题。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能“顾头不顾尾”啊!单项技术创新,不配套,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车载发电机

南通发电机租赁

福建日报登报电话

平板半挂车

电动消防车

友情链接